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:88.118.91012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
平台服务热线

15844075114

首页 > 行业资讯 > 农林牧渔行业观察:关税加征强化粮食安全,生物育种或迎产业机遇

农林牧渔行业观察:关税加征强化粮食安全,生物育种或迎产业机遇

2025-03-13 00:00    来源:新浪新闻  点击量:28  评论(0人参与)
 

本文源自:金融界


2025年3月4日,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,涉及鸡肉、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高粱、大豆等15类商品。此次关税调整不仅直接影响部分进口依存度较高的农产品价格,更凸显了我国强化粮食安全战略的决心。在外部贸易环境波动下,国内农业产业链的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或成为关键突破口。


一、进口依存度分化,大宗农产品涨价压力显著


根据2024年数据,我国自美国进口量前三的农产品分别为大豆(2213.5万吨)、高粱(568.3万吨)和玉米(207.3万吨)。其中,高粱对美进口依存度高达59.82%,大豆为19.32%,棉花为11.23%。加征关税后,高粱、大豆新增10%关税,玉米、棉花新增15%关税,短期内进口成本抬升将推高国内相关产品价格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高粱和玉米作为饲料原料,其涨价将进一步传导至下游养殖业。春节后畜禽价格已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,饲料成本上升可能加速行业产能出清。据测算,我国畜禽肉品进口对美国依存度不足1%,加征关税对肉类价格直接影响有限,但成本压力将考验养殖企业的经营韧性。


此外,国内期货市场已对此作出反应。消息发布后,大豆、玉米、棉花等期货价格一度快速上行,反映出市场对供应趋紧的预期。分析人士指出,若贸易摩擦持续,我国或通过拓展巴西、澳大利亚等多元化进口渠道缓解供应压力,但短期内相关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仍存。


二、粮食安全战略深化,生物育种产业化提速


此次关税调整再次凸显粮食安全的战略优先级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“多措并举巩固大豆扩种成果”,并在农业领域首提“新质生产力”,明确要求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。生物育种作为提升单产、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手段,其技术推广与政策支持力度有望持续加码。


从产业基础看,我国大豆播种面积已连续三年稳定在1.5亿亩以上,内蒙古及东北地区通过补贴政策维持种植积极性。同时,国内企业在生物育种技术上取得突破,抗虫耐除草剂大豆品种的研发为国产替代提供了技术支撑。分析认为,生物育种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将优化国内种植结构,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。


市场关注点进一步聚焦于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。加征关税后,美棉出口面临挑战,我国棉花进口或向巴西、澳大利亚倾斜;玉米进口则可能更多依赖巴西(占2024年进口总量的40%以上)。这一调整将倒逼国内农业产业链加速升级,强化从种子到加工的全环节竞争力。


免责声明:
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、企业机构、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,仅供参考。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、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如果有侵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

猜你喜欢

相关评论

好评
0% 0
中评
0% 0
差评
0% 0
       匿名发表     (内容限5至200字)     当前已经输入 0
  • 暂无评论

资讯排行

热搜新闻词

产品快报


网站首页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企业名录 行业展会 人才招聘 新闻资讯 关于我们

公司名称:吉林省兆宏商贸有限公司

粮食行业 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

备案号:吉ICP备2023006537号-13

备案号:备案中